虎门镇简介

2025-01-04

一、英雄虎门,近代史开篇之地

虎门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出海口东岸,其名源于珠江口的大虎、小虎二山,两山东西对峙,如虎踞守珠江门户,故而得名。在中国近代史上,虎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著名的 “虎门销烟” 发生地,承载着厚重且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

1839 年,清朝官员林则徐在此地开展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行动,集中销毁大批英国商人的鸦片。彼时,鸦片肆虐,严重侵蚀国人身心健康,大量白银外流,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社会风气萎靡不振。林则徐深知鸦片危害,毅然挺身而出,收缴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他采用盐卤、石灰浸化法,历时 23 天,将鸦片当众销毁,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虎门销烟犹如一声惊雷,划破晚清沉闷夜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反帝斗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觉醒,揭开了中国近代抵御外敌、追求民族复兴的序幕。

二、优越区位,大湾区交通枢纽

虎门镇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其地理位置更是得天独厚,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紧邻广州南沙自贸区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与广州南沙自贸区仅一桥之隔,通过虎门大桥紧密相连。如此优越的区位,让虎门成为了东莞独一无二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与粤港澳海上航线于一体。

在轨道交通领域,虎门镇规划或已建成的线路多达 6 条,设有 10 个站场,京港高铁、深茂铁路、赣深高铁支线、穗深城际轨道、东莞地铁 2 号线、中虎龙城际轨道等线路纵横交错,编织起一张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不仅拉近了虎门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更使它成为大湾区东西南北客流、物流的汇聚之地。公路交通同样四通八达,4 条高速公路 —— 广深、广深沿江、潮莞、莞佛贯穿其中,并设有 6 个出入口,驾车出行极为便利,无论前往广州、深圳等繁华都市,还是奔赴珠三角其他城市,都能快速抵达。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虎门出发,90 分钟内便能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 5 大机场,60 分钟内可顺利通达主要港口,借助京港高铁,17 分钟即可抵达广州、深圳,38 分钟便能直通香港西九龙,港澳客运码头还提供了直达香港、澳门的水上通道,构建起了陆海空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体系,无缝对接世界一流的交通网络,为虎门融入大湾区发展、尽享区域协同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经济强镇,产业多元共荣

(一)服装服饰产业独领风骚

虎门的服装服饰产业堪称传奇,其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虎门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渔民出海归来,带回香港的布料、服装,在街边摆摊售卖,逐渐形成热闹非凡的洋货一条街,点燃了虎门服装产业的星星之火。进入 80 年代,港资服装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本地服装厂也纷纷崛起,一时间,虎门服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90 年代,是虎门服装产业的高光时刻。1993 年,富民时装城盛大开业,这座商业巨擘迅速成为服装批发的核心阵地,开业首年成交额便高达 10 亿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1995 年,镇政府高瞻远瞩,确立 “服装兴镇” 战略方针,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次年,首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隆重开幕,更是将虎门服装推向世界舞台,让全球目光聚焦于此。此后,交易会一年一届,规模持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服装行业的年度盛会。

如今,虎门已傲然成为中国服装服饰产业的领军者。全镇拥有近 3000 家服装服饰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超 20 万,年工业总产值约 438 亿元,各类专业市场星罗棋布,总经营面积达 231 万平方米,经营户多达 1.5 万,年销售额超 845 亿元。这里品牌荟萃,诞生了以纯、松鹰、依米奴等知名品牌,荣获 “中国服装服饰名城”“中国女装名镇”“中国童装名镇” 等诸多殊荣。以纯集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业务遍及 20 多个国家及地区,专卖店超 6000 家,年销售额破百亿,每个季度新品推出约 5000 款,以时尚前沿的设计、过硬的品质征服了广大消费者。

虎门服装风格独具魅力,女装尽显南派休闲浪漫风情,选料精良、款式新颖、做工精细,或简约清新,或优雅大气,或时尚动感,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需求;童装则充满童趣与活力,色彩鲜艳、图案可爱,呵护孩子们的纯真童年;休闲装舒适随性,贴合现代人追求自在生活的理念,穿着轻松惬意。为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峰,虎门镇政府全力打造创新平台,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前沿设计理念、精湛生产技术,助力企业突破创新瓶颈;积极拥抱电商潮流,出台激励政策,培育电商人才,搭建电商服务平台,众多服装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销售渠道,让虎门服装畅销全球。

(二)信息传输线缆异军突起

虎门,作为国内信息传输电子线缆行业的发源地,在该领域的成就斐然,规模稳居全国镇级产业集群之首。回首其发展历程,上世纪 80 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虎门敏锐捕捉到线缆产业的发展机遇,一些敢为人先的企业率先涉足线缆生产,开启了艰苦的创业征程。彼时,技术匮乏、设备简陋,但创业者们凭借顽强的毅力与拼搏精神,逐步在市场站稳脚跟。

进入 90 年代,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内蓬勃兴起,对线缆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虎门线缆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企业数量急剧攀升,产品涵盖线缆制造、线缆材料、线缆端子、线缆设备制造、线束制造等五大类别,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成型,产业集群初见规模。众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人才,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显著提升,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

到了 21 世纪,尤其是近年来,虎门线缆产业更是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加速迈进,大量企业专注 “专精特新” 领域,研发生产出一系列应用于 5G 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的高端线缆产品。例如,某知名企业研发的特种线缆,具备耐高温、抗干扰、传输速率快等卓越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尖端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另一方面,虎门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华南(虎门)国际电线电缆展览会已成功举办多届,成为行业交流、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的重要窗口,吸引全球线缆企业参展,促进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

当下,虎门全镇规上线缆企业数量达 137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98 家),2023 年规上线缆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125.8 亿元,占全镇规上企业产值的 12.9%。在这片产业热土上,维峰电子、庆丰电工机械、中正电线电缆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维峰电子专注精密连接器研发生产,构建起庞大的精密电连接器产品矩阵,产品远销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庆丰电工机械作为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国内高速传输线缆设备制造领军企业,是国际一线高速线缆品牌的主力供应商,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中正电线电缆科技在特种电缆研发领域深耕细作,多项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级奖项,为我国线缆产业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三)第三产业活力四射

虎门的第三产业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涵盖了商贸、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商贸领域,虎门堪称购物者的天堂,拥有黄河时装城、富民时装城、万达广场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与专业市场。黄河时装城规模宏大,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服装品牌,从高端定制到时尚潮牌,从经典正装到休闲服饰,应有尽有,不仅是本地居民选购衣物的首选之地,还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前来 “淘宝”,每逢节假日,商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富民时装城则以其丰富的服装款式、实惠的价格著称,这里的服装紧跟时尚潮流,许多批发商在此批量采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服装潮流的源头之一。万达广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引入众多一线品牌,满足市民一站式消费需求,餐饮区汇聚各地美食,娱乐区的电影院、KTV、游乐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时光。

物流方面,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发达的交通网络,虎门成为区域物流枢纽。镇内物流园区众多,吸引了顺丰、圆通、德邦等大批知名物流企业入驻,物流线路四通八达,覆盖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小件快递,还是大件货物运输,都能高效快捷地送达目的地,为虎门的制造业、商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产品能够及时运往各地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旅游资源更是虎门的一张亮丽名片。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缅怀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们在此驻足凝视,仿佛能看到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感受到先辈们抵御外敌的英勇豪情;海战博物馆以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全貌,让游客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威远炮台雄踞珠江口,保存完好的炮台、古炮,诉说着往昔的战火硝烟,游客登上炮台,远眺珠江,既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历史的沧桑厚重。此外,虎门公园、石洞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是市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公园内绿树成荫、湖泊清澈,漫步其中,身心愉悦,尽享大自然的馈赠。

虎门的第三产业与制造业紧密融合,相互促进。一方面,发达的制造业为商贸、物流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服装服饰、电子线缆等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商贸渠道走向市场,借助物流网络运往各地;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为制造业发展赋能,商贸业反馈的市场信息助力制造业企业精准把握时尚潮流、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研发与生产方向,物流的高效配送确保产品供应及时性,旅游业吸引的大量游客提升了虎门的知名度与人气,间接为制造业产品拓展了市场空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共同推动虎门经济蓬勃发展。

四、人文荟萃,古韵与新风并存

(一)海防文化,铭刻历史记忆

虎门的海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鲜活见证。虎门炮台,作为这一文化的核心载体,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先辈们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彼时,为防御海寇侵扰,朝廷开始在虎门修筑炮台,历经数百年增修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布局严密的炮台群。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等错落分布于珠江口两岸,它们依山傍水,扼守着珠江咽喉要道,在鸦片战争中,成为抵御英军侵略的前沿阵地。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凭借坚船利炮,妄图突破虎门防线,打开中国国门。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率领清军将士,依托虎门炮台,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敌众我寡、武器悬殊,但将士们毫不畏惧,用落后的火炮与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捍卫国土的长城。威远炮台上,至今仍留存着当年被英军炮火轰毁的痕迹,斑驳的墙体、炸裂的砖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惨烈而悲壮的历史;沙角炮台的节兵义坟,埋葬着为国捐躯的英烈,芳草萋萋,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这些炮台遗址,不仅仅是一堆堆砖石,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时刻警醒着世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为传承与弘扬虎门的海防文化,当地政府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博物馆与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标志性场馆,通过丰富的文物陈列、逼真的场景复原、详实的史料展示,全方位展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与影响,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海战博物馆则聚焦海战细节,从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到战斗过程,深入剖析了海战的各个层面,一艘艘复制的战船模型、一件件锈蚀的火炮,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林则徐纪念馆,以虎门销烟为主线,生动还原了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他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这些场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与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在追寻历史足迹中,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让海防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

(二)民俗风情,彰显地域特色

虎门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画卷。赛龙舟,作为当地一项极具影响力的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每逢端午佳节,珠江之上,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场面蔚为壮观。各镇街、各村社纷纷组队参赛,一艘艘龙舟装饰精美,船头的龙头造型各异,或威武霸气,或灵动矫健,栩栩如生,龙须随风飘动,龙眼炯炯有神;船身绘满鲜艳夺目的彩绘,寓意吉祥如意。鼓手位于船头,敲击着激昂有力的鼓点,掌控节奏,为划手们加油助威;划手们则身着统一服装,喊着响亮的号子,齐心协力,挥桨如飞,溅起层层水花,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江面上飞驰。两岸观者如潮,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项活动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对团结协作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承载着虎门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拼搏奋进的精神追求。

舞麒麟,也是虎门深受民众喜爱的传统民俗。麒麟,在当地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幸福,每逢春节、元宵等喜庆节日,或是新店开业、乔迁新居等重要场合,必有舞麒麟表演前来助兴。表演时,麒麟由两人舞动,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舞动麒麟尾,两者配合默契,将麒麟的灵动、俏皮展现得淋漓尽致。麒麟时而昂首阔步,时而俯身低吟,模仿麒麟寻青、惊青、闻青、试青、采青等动作,憨态可掬,引人入胜;舞者还会穿插武术表演,拳风虎虎,棍影翻飞,展现出刚健有力的一面,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氛围,传递着对吉祥如意的祈愿。

在语言方面,虎门方言独具魅力,属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基础,又融入了当地特色词汇与发音习惯。对于一些日常事物的称谓、独特的形容词、生动的动词,都有着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听起来韵味十足。如形容小孩调皮捣蛋,会用 “百厌” 一词;称呼蜻蜓为 “塘尾”,形象又贴切。这种方言承载着虎门人的乡愁记忆,在街头巷尾、邻里乡亲的日常交流中,维系着浓浓的乡情。

美食文化同样是虎门民俗风情的重要体现。虎门美食种类繁多,口味丰富,兼具山海之味。虎门大宁蟹黄粥,选用新鲜的蟹黄与软糯的米粥熬制而成,蟹黄的鲜美融入米粥的醇厚,每一口都鲜香四溢,让人唇齿留香;白沙油鸭,肉质紧实,肥而不腻,经独特工艺腌制、晾晒后,带有浓郁的咸香风味,无论是清蒸、煲汤,还是炒菜,都别具一番风味;还有新湾鸡煲,以本地走地鸡为主料,搭配各种香料,用砂锅慢火炖煮,鸡肉鲜嫩多汁,香气扑鼻,是冬日里驱寒暖身的佳品。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是虎门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融入了虎门人的日常生活,代代相传,成为维系乡情、传承民俗的重要纽带。

五、生态宜居,自然与城市共生

虎门镇,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现代活力的城镇,不仅在经济、文化领域成绩斐然,其生态环境更是得天独厚,为居民构筑起一座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大自然似乎对虎门格外垂青,赋予了它丰富多样且秀美的自然景观。虎门公园,作为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绿色明珠。园内绿树成荫,四季繁花似锦,湖泊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其间。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清风拂面,送来阵阵花香与鸟语,让人瞬间忘却尘世喧嚣,沉醉于这一方宁静天地。影像虎门艺术中心坐落其中,背靠青山、环湖而建,集展览、创作、交流、赏景于一体,为公园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之余,还能尽情品味艺术的魅力,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石洞森林公园则是另一番壮美景致,它宛如一道绿色屏障,横卧在城市南部。园内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九座水库错落分布,犹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怀德水库、大溪水库等面积较大的水域,波光粼粼,滋养着这片土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珠江口的壮阔、莲花山的秀丽尽收眼底,近处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山间沟壑纵横,瀑布、山涧、溪流随处可见,潺潺流水声奏响着大自然的乐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在城市的边缘,南面社区的红树林湿地宛如一片神秘的绿洲,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这里是鸟儿的天堂,成群的白鹭、苍鹭等珍稀鸟类栖息于此,它们或在枝头优雅栖息,或在水面上方轻盈翱翔,觅食、嬉戏,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潮水涨落间,红树林的枝叶摇曳生姿,它们扎根于滩涂,默默守护着海岸线,净化水质、抵御风浪,为生态平衡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虎门镇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将绿色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漫步在虎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精心规划的绿化带、街心花园,各类绿植错落有致,色彩斑斓,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新建的口袋公园如繁星般点缀在社区之中,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休闲空间。这些口袋公园虽面积不大,但设计精巧,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在此悠然休憩,孩童尽情玩耍,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上空。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虎门镇对环境污染问题 “零容忍”,严格把控企业环保准入门槛,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确保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加强对河涌、水库的治理与监管,开展清淤、截污等工程,使河涌水质逐步改善,再现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的水乡风貌。

如今的虎门,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居民们在享受现代都市便捷生活的同时,能尽情拥抱大自然的美好,呼吸清新空气,欣赏四季美景。这座生态宜居之城,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安居乐业,共创美好未来。

六、展望未来,续写辉煌篇章

展望未来,虎门镇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多元且强劲的产业基础,已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蓄势待发。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虎门将继续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镇。

产业升级的步伐将持续加快,服装服饰产业向高端时尚、智能制造迈进,培育更多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信息传输线缆产业聚焦前沿科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第三产业不断拓展新领域、新模式,借助数字经济赋能,实现商贸、物流、旅游的智能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文与生态的魅力将进一步彰显,海防文化、民俗风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成为凝聚民心、吸引游客的精神标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镇格局,让居民尽享美好生活。

可以预见,虎门镇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奋进,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以全新姿态迈向未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