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莫萃华故居纪念馆游玩攻略

2025-01-21

一、引言

在东莞的党史进程中,莫萃华宛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熠熠生辉。他是东莞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4 年成为第一任东莞支部书记,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这片土地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引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 。如今,承载着莫萃华光辉事迹与革命精神的莫萃华故居纪念馆,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追寻红色记忆的圣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纪念馆,开启一段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探寻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二、莫萃华其人其事

莫萃华于 1904 年出生在东莞洪梅镇洪屋涡村。年少的他,在东莞中学求学期间,便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一颗报效祖国、改变社会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1920 年,年仅 16 岁的莫萃华毅然投身粤军,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对国家的局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1922 年,莫萃华加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自此正式踏上革命征程。1923 年,受阮啸仙委派,他回到家乡东莞,积极开展团组织建设工作。同年 10 月,在洪屋涡成功创建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开启了东莞地区革命组织发展的新篇章。此后,他以团支部为核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恢复乡自治公所,让民众重新掌握自己的事务;改组民团,使其成为保卫地方、支持革命的力量;创办图书报社,传播先进思想和革命理念;扩充或改良国民学校,为年轻一代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培养未来的革命力量;设立各种补习学校,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素质 。

1924 年,是莫萃华革命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信仰更加坚定。同年 10 月,他在洪屋涡成立东莞第一个农民协会和第一支农民自卫军,为农民争取权益,武装农民力量。12 月,中共东莞第一个党支部正式成立,莫萃华众望所归,当选为第一任书记。身兼党团组织重要职务,他肩负起领导东莞地区革命斗争的重任,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东莞的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

1926 年,莫萃华奉命前往四会担任特派员和特支书记。在四会,他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迅速稳定了当地的斗争局面,恢复和健全了被破坏的农会和党组织,为革命事业在四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27 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莫萃华被迫离开四会,回到东莞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在艰难的环境下,他并未退缩,而是积极联系隐蔽在各地的共产党员,继续开展秘密斗争,为革命保存力量。他与省委联络员取得联系,根据省委指示,秘密策划东莞工农武装起义,配合广州起义,以洪屋涡、大沙、金洲等为据点,发动组织武装队伍,为推翻反动统治不懈努力 。

1929 年,莫萃华在增城仙村与国民党部队的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年仅 25 岁。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为东莞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莞人奋勇前行 。

三、纪念馆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莫萃华故居纪念馆坐落于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 10 巷 17 号 。当你踏入洪屋涡村,便能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与淳朴的乡村氛围。村庄内河道纵横交错,绿水悠悠,乌篷船在水面摇曳,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乡画卷。沿着蜿蜒的村巷前行,路边是错落有致的岭南民居,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村民们亲切的交谈声,让这份宁静多了几分烟火气。周边的农田绿意盎然,四季更迭,变换出不同的色彩与景致,春天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秋天则是金黄的稻浪翻滚 。

(二)建筑特色

故居原是三间两廊的青砖瓦屋,长宽各 9.2 米,占地面积 80 多平方米。然而,1966 年因残旧,被莫萃华的长子嫡孙莫志辉拆除,后在原址南侧建成了如今的直头屋 。虽经改建,但仍保留了青砖瓦屋的风貌,建材大多取自原故居的旧料,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直头屋坐西朝东,屋前檐高 4.3 米,设有小阳台,可供人驻足休憩,感受乡村的微风与阳光;后檐高 4 米,后门迎北。走进屋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厨房,延续着过去的布局与风格,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莫萃华一家在此生火做饭的温馨场景。往里走,是一房一厅,这是上世纪 60 年代本地区普通民房的常见格局 。馆内按照半个多世纪前的陈设风格进行恢复,摆放着简单而质朴的家具,如木质桌椅、床铺等,再现了莫萃华在洪梅工作与生活的场景,让参观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他的往昔岁月 。

四、实用游玩攻略

(一)开放时间

莫萃华故居纪念馆每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 开放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开周一,在开放时间内前往,确保能顺利参观,深入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二)门票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莫萃华故居纪念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无需门票,就能踏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场馆,这无疑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与缅怀的机会。无论是个人前来追寻红色记忆,还是组织团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不会有门票费用的负担。

(三)交通指南

  1. 自驾:自驾的朋友可直接导航 “莫萃华故居纪念馆” 。纪念馆周边设有停车场,停车较为方便,能让你安心开启红色之旅。从东莞市区出发,沿洪梅大道行驶,根据导航指引,轻松就能抵达洪屋涡村。一路上,你还能欣赏到东莞的城市风光逐渐向乡村田园景致过渡的美景。

  1. 公共交通:若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供选择 。可乘坐 606 路公交车,在 “庙前路” 站下车,步行约 90 米即可到达 。或者搭乘 613 路、625 路到 “洪屋涡” 公交站,距离纪念馆约 239 米;乘坐 628 路、沙田 1 路在 “洪屋涡路口” 公交站下车,距离纪念馆约 473 米。如果需要换乘,可根据公交站点的指示牌,合理安排换乘路线。虽然公共交通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沿途能更贴近当地的生活气息,感受东莞的风土人情。

五、参观亮点

(一)历史文物展示

踏入莫萃华故居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一场亲密对话。馆内精心收藏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犹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莫萃华及其家人生活与革命历程的大门 。

莫萃华及其家人使用过的农具,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那些磨损的木柄、斑驳的金属部件,无不诉说着往昔辛勤劳作的岁月。这些农具,见证了莫萃华成长于乡村,深知农民疾苦,也为他日后投身农民运动,为农民谋福祉埋下了伏笔 。

还有那一张张桌椅,虽已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坚固耐用。它们曾承载过莫萃华的身躯,见证了他在灯下奋笔疾书,策划革命活动,与同志热烈讨论的场景。抚摸着这些桌椅,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的热血与激情在空气中流淌 。

这些文物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它们是莫萃华一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的生动见证。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参观者去探寻、去挖掘 。

(二)红色历史重现

纪念馆通过精心的陈列与布置,巧妙地再现了莫萃华的革命生涯与东莞早期革命场景,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挂满墙壁,它们用生动的画面,记录了莫萃华从投身革命到为理想英勇牺牲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从他在东莞中学求学时接触进步思想的青涩模样,到在战场上与敌人英勇奋战的坚毅神情,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一个永恒的瞬间,让我们对他的革命历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

详实的文字介绍,犹如一条清晰的脉络,将莫萃华的革命事迹串联起来。从创建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到成立东莞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再到担任中共东莞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领导东莞地区的革命斗争,每一个事件都被详细阐述,让我们仿佛跟随着莫萃华的脚步,亲身参与到东莞早期的革命进程中 。

此外,馆内还运用了场景复原的展示手段,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革命场景。昏暗的房间里,简陋的床铺、破旧的衣物,以及墙上张贴的革命标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生活的艰苦与环境的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信念,为实现革命理想而不懈奋斗,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 。

通过这些陈列与布置,莫萃华的革命形象在我们心中变得愈发清晰、愈发高大。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个人的英勇与坚定,更看到了东莞早期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这段红色历史,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六、周边游玩推荐

参观完莫萃华故居纪念馆,周边还有不少值得一游的景点,能让你的洪梅之行更加丰富多彩 。

洪梅镇的百年国漫馆不容错过。它是中国首个以 “中国动画百年” 为主题的动漫陈列馆,集展览、研学、IP 开发等功能于一体。踏入馆内,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动漫王国。近 3500 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收藏并展出了千余件经典动漫作品,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动漫百年来的发展脉络 。从早期的黑白动画到如今的 3D 大片,从经典的《大闹天宫》到热门的国产动漫,在这里,你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动漫的成长足迹。馆内还设有多个互动体验区,你可以参与配音,感受为动漫角色赋予声音的乐趣;还能学习动漫制作的小技巧,亲身体验创作的魅力。无论是动漫爱好者,还是带着孩子的家长,都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欢乐而充实的时光 。

洪梅美术馆同样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经常举办各类高规格的艺术展览,涵盖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领域,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盛宴。漫步在展厅中,欣赏着艺术家们的杰作,感受着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能让你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

而洪梅千亩稻田则展现出自然与田园的美好风光。当你置身于这片广袤的稻田中,仿佛进入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稻穗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春秋时节,稻田的景色尤为迷人,春天的嫩绿生机勃勃,秋天的金黄丰收在望 。你可以沿着田间小道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泥土的芬芳,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能参与到稻田的农事体验活动中,如插秧、收割等,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

七、美食探寻

在洪梅镇游玩,当地的特色美食绝对不容错过,它们是洪梅独特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能让你的味蕾沉浸在一场美妙的盛宴中 。

荷畔轩大排档是品尝地道洪梅美食的绝佳去处,其中的招牌菜三滚骨备受食客青睐 。这道菜选用猪肱骨,搭配丰富多样的配料,以猛火精心烹制。端上桌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骨头上的肉经过猛火炖煮,变得嫩滑无比,轻轻一咬,鲜嫩的肉便脱离骨头,滋味浓郁。而骨头中的骨髓更是精华所在,用吸管轻轻一吸,醇厚的骨髓滑入口中,鲜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那种满足感从舌尖直抵心间 。

松湖水产(品鱼居)则以其 “自养现做” 的新鲜理念,为食客带来别具一格的美食体验 。这里的招牌菜笋壳鱼堪称一绝,肉质鲜美,口感嫩滑。无论是清蒸,最大限度地保留鱼的原汁原味,让你品尝到鱼本身的鲜甜;还是用来煲汤,将鱼肉和鱼骨的营养充分释放,煮出的汤呈奶白色,香气浓郁,入口顺滑,没有丝毫的腥味,每一口都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精华 。

除了这些,洪梅还有许多特色美食等待你去发现。蟛蜞粥,将生活在淡水的小型蟹类 —— 蟛蜞,经过精细清洗后,倒入熬好的粥底中,大火熬煮并不断搅拌,让蟛蜞的鲜味与粥完美融合。喝上一口,绵密的粥底中满是蟛蜞的鲜甜,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头菜丝、葱花、肉丸、猪骨等,丰富口感 。蟛蜞酱,俗称 “咸扒”,把清洗干净的蟛蜞捶打至酱状,用于炒豆角、蒸猪肉等,风味独特,蟛蜞的鲜味与其他食材相互映衬,非常下饭 。还有洪梅特色腊味鸭脚包、鸭翼包,采用特殊工艺腌制鸭脚、鸭翼,中间裹上特殊腌制的鸭肝和肥猪肉,再用腌制的鸭肠缠绕包裹,经过七天七夜的风干和晾晒,外观呈琥珀色,晶莹剔透,香气四溢,每一口都饱含着浓郁的水乡风味 。

八、注意事项

在参观莫萃华故居纪念馆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大家牢记于心 。

馆内陈列的文物和资料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参观过程中,请务必做到文明参观,切勿触摸文物,避免对它们造成损坏。同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参观者的体验 。

遵循馆内的各项规定,不随意拍照,尤其是在明确禁止拍照的区域,严格遵守规定,这是对文物保护和场馆管理的尊重。如果想要拍照留念,请注意关闭闪光灯,避免强光对文物造成损害 。

注意个人安全,特别是在参观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或设施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意外发生。保管好个人物品,避免丢失 。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洪屋涡村有着独特的水乡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我们的言行举止应展现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 。

九、结语

莫萃华故居纪念馆,宛如一座不朽的红色丰碑,承载着东莞早期革命的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在这里,我们目睹了莫萃华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领略到他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崇高品格。馆内的文物、图片与场景复原,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

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同时,纪念馆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美食,也为我们的行程增添了别样的乐趣与体验,让我们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领略到洪梅独特的风土人情与魅力 。

诚挚地邀请大家前来莫萃华故居纪念馆,踏上这段红色之旅。在这里,与历史对话,与先辈精神共鸣,相信它定会给你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