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东莞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6799号
2025-03-23
石龙博物馆位于东莞市石龙镇太平路 131 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其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 9:30 - 16:30,周一闭馆,想去参观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时间,千万别跑空啦。并且,石龙博物馆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无需门票就能开启这场文化探索之旅。
在交通方面,如果你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抵达。乘坐石龙 6 路、石龙 2 路、石龙 7 路、石龙 1 路、石湾 9A 路、L2 路、石龙 9 路、石龙 5 路、石龙 8 路等公交车,在相关站点下车后步行不久即可到达 。要是你选择轨道交通,可先乘坐东莞轨道交通 2 号线到达东莞火车站,再换乘公交前往。如果你自驾前往,博物馆周边设有停车场,方便停车。
为了能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建议提前规划好行程。比如提前查询当天的天气情况,选择一个晴朗舒适的日子出行;安排好出发时间,尽量避开出行高峰期,这样在旅途中就能更加轻松愉悦。
踏入石龙博物馆一楼,便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作为临时展厅,经常举办各类精彩纷呈的特色展览,宛如一扇通往多元文化世界的大门 。比如曾举办的 “年画里的中国” 主题展,共展出 100 余幅年画实物,通过神祇、人物、风物、故事四个板块,全面展示了中国年画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有人知的是,传统的年画制作工艺其实并非以绘画为主导,而是更多地运用印刷技术来完成,其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每一幅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在欣赏这些精美年画时,就像在翻阅一部生动的民俗文化史书,让人沉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二楼的石龙历史陈列展厅,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之一,犹如一条时光长廊,带你回溯石龙的千年历史 。这里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展出 200 余件实物资料,重点展示了石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发展成就。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龙明清时期商贸经济的展示区域,你可以看到当时石龙货运码头的模型,栩栩如生地还原了码头工人分工合作,搬运从东江上游运来商品的热闹场景,让你直观感受到石龙作为两江流域客、货主要转运站的繁荣 。清光绪、宣统年间,定期客货轮停泊于石龙固定舶位的就有 100 余艘,可见其商贸之昌盛。
继续前行,便能了解到民国 “东征” 时期的石龙。石龙北靠广州,南邻深圳,东接惠州,扼守东江中下游咽喉要地,是东江运输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也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孙中山、周恩来等革命先辈多次来到石龙,向石龙人民发表革命演讲,播撒革命的火种,石龙博物馆也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品,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展览区域同样令人瞩目。石龙人善于抓住机遇,改革开放初期,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 “三来一补” 企业,率先提出产业升级转型,建立起较具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展板,以及 “石龙制造” 的优秀商品,全方位展现了石龙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让人深刻感受到石龙人民与时俱进、坚持创新的精神。
三楼的明清家具展厅宛如一座古典家具的艺术殿堂,这里共展出种类繁多的家具近百件,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生动体现 。
展厅内,家具按照厅堂、书房、家具、屏柜、桌椅等类型分类展示,布局合理,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家居场景之中。明末清初的 “黑漆寿山石九如图五扇屏风”,屏风以黑色漆为底,上面镶嵌着寿山石雕刻的九条栩栩如生的鲤鱼,寓意着 “九如”,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其工艺精湛,寿山石的质感与黑漆的光泽相互映衬,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家具制作中,不仅南方的铁力木、榉木、柞榛木和北方的榆木、楸木、核桃木等所谓的柴木得到广泛使用,连适宜用于雕刻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也都被大范围地派上了用场。色泽红黄、明亮淡雅、纹理优雅大气的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 这些家具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楼的石龙民间收藏展厅充满了惊喜,这里展出的各类私人收藏品,涵盖了玉器、瓷器、邮票等多个领域,宛如一个多元的宝库,展现了民间收藏的独特魅力 。
在玉器展区,你可以看到各种精美的玉器,它们造型各异,工艺精湛,有的温润细腻,有的晶莹剔透,每一件都蕴含着收藏者的独特眼光和深厚情感。瓷器展区则陈列着不同朝代、不同窑口的瓷器,从古朴典雅的宋代瓷器到色彩斑斓的清代粉彩瓷器,让人领略到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
而邮票展区更是别有一番趣味,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宛如一扇扇微型的窗户,透过它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色。这些邮票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是一部部生动的历史文化教材 。民间收藏展厅就像一个民间文化的大舞台,让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贝有了展示的机会,也让观众感受到民间收藏的热情与执着。
石龙博物馆内的清光绪青花双龙直筒瓷炉,无疑是一件璀璨的艺术瑰宝,也是清代瓷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 。这件瓷炉炉身两侧饰有对称的云龙纹,龙纹线条流畅,生动有力,龙身矫健蜿蜒,仿佛随时都会破壁而出,翱翔于天际。龙首与龙身之间巧妙地点缀着火焰纹,熊熊燃烧的火焰,刻画出龙在云间腾云驾雾的磅礴场景,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惊叹。炉腹部绘有一圈海水纹,海水波涛汹涌,浪花翻卷,寓意着江山永固,寄托着人们对国家安定、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 。
这件瓷炉保存完好,青花色泽鲜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夺目。其绘制技艺精湛,从细腻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晕染过渡,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尽显清代瓷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在清代,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件青花双龙直筒瓷炉便是最好的证明,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当你站在它面前,静静欣赏,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石龙博物馆内收藏的名家牌匾楹联,宛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每一幅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动人的历史故事 。其中,不乏刘墉、郑板桥等名家的手迹,这些珍贵的墨宝,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刘墉,这位清代乾隆时期的政治家、书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用墨饱满,墨浓字肥,浑厚端庄,雄厚劲遒,时人有 “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之美誉 。博物馆中刘墉所书的楹联,笔锋刚劲有力,结构严谨,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他高超的书法技艺,还能感受到他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哲学 。比如他的一幅楹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上联强调了精神内涵对于文章的重要性,只有精神饱满、阅历丰富,文章才能显得成熟老到;下联则阐述了学问深厚时,人的心境会变得平和,不再意气用事,展现了他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而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同样别具一格,他的书法以 “六分半书” 著称,即以 “汉八分” 杂入楷、行、草而独创一格 。他的字体工整秀劲中又不失灵动活泼,看似随笔挥洒,却在整体上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他的楹联作品往往将书法与绘画的用笔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幅楹联不仅在书法上独具特色,其内容也富有哲理,告诉人们要去除繁杂,追求简约,像三秋之树一样简洁明了;同时要勇于创新,像二月之花一样与众不同,充满生机 。这些名家牌匾楹联,就像一扇扇通往历史文化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在欣赏墨宝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目前,石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 “跟着粤菜去旅行 —— 粤菜文化展” 备受关注 。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清淡、鲜美、精致的工艺、广博的选材享誉海内外 。本次展览便是对粤菜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呈现,从粤菜历史、菜肴风味、传统习俗、名菜与名人故事等方面,深挖粤菜背后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带来一场美味背后的文化盛宴 。
粤菜发端于秦汉,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晚清、兴旺于民国,繁荣于当代 。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资料,详细阐述了粤菜的发展脉络,让观众了解到粤菜是如何从岭南大地出发,扬名北京、上海,漂洋过海开遍世界各地的 。在菜肴风味展示区域,介绍了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菜系的特色,广府菜的清、鲜、嫩、滑、爽、香,潮汕菜的清鲜、淡雅、原汁原味,客家菜的咸、香、肥,每一种风味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 。展览还展示了粤菜的传统习俗,如 “食不厌精”“不时不食”“药膳同源” 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广东人对饮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
“跟着粤菜去旅行 —— 粤菜文化展” 的亮点众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栩栩如生的仿真菜 。展览精心设置了三张粤菜餐桌,分别展示十二道广府、潮汕和客家仿真菜 。广府仿真菜是佛山秋色作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信采用 “景色” 工艺中的蜡塑法制成,菜品精致细腻,让人真假难辨 。潮汕菜和客家菜则由韩山师范学院潮菜学院潮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运用环保高分子材料与堆砌技术,经过建模、上色、定型、拼装、淋汁等工序制成,完美呈现出菜品最新鲜真实的模样 。东莞各镇街的 12 道代表性名菜,如石龙豆皮鸡、大岭山荔枝柴烧鹅、长安盆菜等也以仿真菜模型的形式精彩亮相,让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莞邑地区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展览还展出了 58 件展品和 38 件辅助展品,其中不乏粤菜老菜谱、老菜单等珍贵历史资料 。这些老菜谱、老菜单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粤菜世界的大门,让观众得以一窥不同时期粤菜的烹饪方法、食材搭配和菜品特色 。在参观过程中,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粤菜文化进行着一场亲密对话 。
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粤菜文化,石龙镇还围绕展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 。“‘粤菜师傅’厨王争霸赛” 汇聚了众多粤菜烹饪高手,他们在赛场上各显神通,精湛的刀工、巧妙的火候运用,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粤菜佳肴在他们手中诞生,现场香气四溢,观众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能在评委品尝环节中,通过评委的专业点评,学习到粤菜烹饪的技巧和精髓 。“我来煲个老火汤”“我来做个小糕点” 等活动则让观众亲自参与到粤菜制作中,在实践中感受粤菜的魅力 。观众可以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挑选食材、掌握煲汤的火候和时间,或者制作精致的广式糕点,体验到粤菜制作的乐趣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
如果你的时间比较紧张,只有 2 小时左右的参观时间,建议选择快速参观路线 。从一楼临时展厅开始,快速浏览正在举办的特色展览,了解当下的文化热点 。接着直接前往二楼石龙历史陈列展厅,重点关注石龙明清时期商贸经济、民国 “东征” 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展示区域,这些是石龙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能让你在短时间内对石龙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最后前往四楼石龙民间收藏展厅,感受民间收藏的多元魅力,挑选几个感兴趣的展品仔细欣赏,结束这场快速的文化之旅 。
要是你有半天的时间,不妨来一次深度参观 。一楼临时展厅可以慢慢欣赏,品味每一个展览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在二楼石龙历史陈列展厅,沿着时间轴线,逐一参观各个时期的展品和展示区域,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或者展厅内的介绍,深入了解石龙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楼明清家具展厅,一定要细细品味每一件古典家具的工艺和艺术特色,感受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楼石龙民间收藏展厅,也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欣赏那些琳琅满目的私人收藏品,与收藏者的情感和故事产生共鸣 。在参观过程中,还可以随时向工作人员咨询,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
石龙博物馆内有许多绝佳的拍照打卡点,能让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一楼临时展厅,具有特色的展厅布置是拍照的好地方,比如 “年画里的中国” 主题展中的年画展示区域,色彩鲜艳的年画作为背景,能拍出极具文化氛围的照片 。站在年画墙前,侧身 45 度,让光线从侧面打过来,既能突出人物轮廓,又能清晰展现年画的细节 。
二楼石龙历史陈列展厅中,民国 “东征” 时期的展示区域,摆放着革命先辈的照片和历史文物,以这些为背景拍照,仿佛能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 。可以坐在展示区域的椅子上,手持一本关于 “东征” 的书籍,以历史展板为背景,拍出富有历史感的照片 。
三楼明清家具展厅的 “黑漆寿山石九如图五扇屏风” 前,也是必打卡的拍照点 。站在屏风前,正面拍摄,能将人物与屏风完美融合,展现出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拍照时注意调整角度,避免反光影响画面效果 。
四楼石龙民间收藏展厅的邮票展区,各种精美的邮票排列整齐,以邮票墙为背景,将镜头拉近,拍摄人物与邮票的特写,能拍出充满艺术感的照片 。
参观完石龙博物馆后,周边有许多美食和休闲去处等你来探索 。南岸公园夜市是品尝美食的好去处,这里有各种特色小吃 。糯米钵仔糕,口感软糯,香甜可口,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红豆味的香甜浓郁,芒果味的清新爽口 。酸野则是将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用独特的腌制方法制成,酸甜开胃,十分解腻 。奇香菜馆的胡椒粥也不容错过,胡椒的辛辣与米粥的软糯完美结合,暖身又暖胃 。蚝哥蚬嫂的海鲜大餐,新鲜的海鲜经过精心烹饪,保留了原汁原味,让你大饱口福 。
中山西路文化七楼是休闲放松的好地方,这里充满文艺气息,有许多创意小店和咖啡馆 。走进一家咖啡馆,点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街景,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在创意小店中,你可以发现各种有趣的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说不定还能淘到心仪的宝贝 。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也值得一逛,这里有百年历史的骑楼式建筑,两侧骑楼内排列着 500 多间大大小小的商铺 。你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韵味,购买一些特色纪念品,还能预约体验新昌鼓、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项目,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
游玩石龙博物馆,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们领略了石龙的千年历史,感受了明清家具的独特魅力,欣赏了民间收藏的丰富多彩,还品尝了粤菜文化的盛宴 。每一件展品、每一个展览,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受益匪浅 。
相信大家在参观石龙博物馆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感受和收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参观体验,无论是对某个展品的独特见解,还是在博物馆里发生的有趣故事,都可以畅所欲言 。如果你对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参观服务等方面有任何建议,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把石龙博物馆变得更好 。期待大家的分享,说不定下一次的博物馆之旅,你就能在留言中找到新的探索方向 。